禾健禾美

裁员逼近2万,美业集中“瘦身”

更新时间:2025-06-09 09:29:57点击:来源:禾健禾美网

当行业进入收缩期,大多数企业无法独善其身。美业裁员,大家可能见怪不怪了。只是,现在这一趋势,可能愈演愈烈,如潮水一般。

美妆行业是重灾区。日前,巴西美容巨头Natura&co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财务报告的同时,宣布启动新一轮裁员,总规模达到了1100人。

雅诗兰黛规模更大。2月份,其宣布计划裁减5800至7000个岗位,占员工总数的11%,成为其近十年来最大规模裁员。目前,该计划进入实质性阶段,5月1日雅诗兰黛宣布已裁员2600人。

另外,包含丝芙兰、Boots、The Body Shop等也均被报道裁员。据不完全统计,2025年至今,美妆行业官宣的裁员规模逼近2万人。

医美虽然没有明确的数据和新闻,但瘦身也早已经不是常事。早在去年,就有从业人士感慨,身边三分之二的医美同事,都转型了。今年,美沃斯观察到,部分医美企业瘦身的力度,还在持续增加。

巨头纷纷裁员,真实反映了当前美业的困境。然而,仅靠裁员就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吗?

01.削减成本、扭转颓势

对于巨头们而言,裁员目的极为明确:削减成本、扭转颓势。

目前,全球美业都在经历大变局。例如,在高通胀之后,美国的消费者,已经削减了医美这类可选消费的支出。而国内市场也不例外,根据艾尔建所说,去年第四季度,中国市场的下滑尤为严重。

这也在一些医美机构的业绩中得到了体现。例如,港股上市的瑞丽医美,业务聚焦在浙江少数城市,在经济发达的区域仍然遭遇了挑战。去年下半年,其收入环比下滑近30%。而在2023年同期,环比则是增长的。

图片1.jpg

瑞丽财报数据对比图

数据背后,是美业作为典型可选消费在经济波动中的脆弱性凸显,业绩压力逐渐传导至巨头们。

雅诗兰黛业绩承压。去年第四季度,收入同比下滑6%至40.04亿美元,净利润亏损5.8亿美元,创下近十年最差表现。这一颓势延续至今年第一季度,营收进一步下降10%至35.5亿美元,净利润同比腰斩53%。 

正是这一背景下,雅诗兰黛宣布启动“利润恢复与增长计划(PRGP)”,计划裁减5800至7000个岗位,旨在通过精简组织、优化供应链和外包部分服务,实现每年8-10亿美元的成本节约。

雅芳国际母公司Natura&Co宣布的裁员,也是由于雅芳国际业务营收持续低迷且外汇波动加剧,公司紧急加速重组进程,通过裁员的方式,以降低2025财年现金流出。

可以说,瘦身是美业巨头们应对局势变化,被迫而为之。

02.灵魂之问

瘦身真的就有效果吗?

瘦身只是手段,而不是结果。

全球美业发展百余年以来,陆续涌现过不尽其数的企业。时至今日,仍广为人知且具备规模销量的品牌,相对有限。周期交替,扩张背后往往也伴随着汰换或者收缩。这种客观现实,并不是光靠裁员就能轻易解决的。

巨头们也是清晰地认识到这一点。对于他们来说,瘦身除了降本,更在于战略的重塑。例如,雅诗兰黛谈到走出困境的核心,裁员是“结构性调整”的需要,核心是为了优化组织效能。除此之外,还需要在产品创新端,持续强化市场渗透力。

换句话说,不管是任何时期,“增收”与“降本”一直是企业生存的双重命题,人员调整只是其中的必修课。

但要答好这道题,实际上并不容易。从不少品牌的发展历程来看,我们也能看到,单纯的瘦身并不能保证走出困境,典型如欧莱雅旗下3CE品牌,在韩国的节节败退。

如何在优化人力成本的同时避免伤筋动骨?如何通过结构性裁员实现“增效”而非“减能”?这些问题不仅考验企业管理者的决断力,更需要从战略高度构建与业务适配的组织韧性——或许,这才是美业裁员潮留给行业真正的思考题。

眼下,越来越多的医美企业,可能也需要尽快这道思考题的最优解。当然,这并不完全是坏事。历史证明,能够在逆周期扛住压力实现进化的企业,在顺周期必然会一鸣惊人。让我们共同期待更多这样的企业出现。